截至2019年底,新区沿江街道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约1万人,占全街总户籍人口的10%左右,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针对这一现状,街道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家庭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让辖区的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这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有功能齐全的活动室,中午可以在这里免费吃饭,下午还可以在这里写字画画下棋,我很开心。”一位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老人笑着说。沿江街道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助餐点6个,助餐人次已达2万以上。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居家养老站点已为上千位老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日托服务等。
为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的养老困境,街道今年还积极打造“银发顾问”团队。顾问由社区民政专干担任,为有需要的老人链接合适的养老资源、设计个性化的养老方式,定点帮扶空巢独居老人,不定时上门探望或者电话询问,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老人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真正做到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服务方式多元化。截至目前,街道“银发顾问”团队已服务上千人。
以社区家庭养老为依托
针对辖区老人入院难、入院贵的问题,街道联合社区积极为85周岁以上自理半自理、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向上级部门申请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同时对家庭设施和床位给予必要的适老化改造,装上智能设备和紧急呼叫器等,每床2200元的改造标准全部由政府认领。此外,街道还对面向85周岁以上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床位的养老组织,分别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和6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让老人不用出一分钱,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与养老机构一样的专业养老服务。截至目前,街道已为80余位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不仅解决了他们的住院难问题,而且还降低了养老成本。并且,街道每年积极为辖区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截至目前已为19位老人赔付保险金3.5万元,真正为老年人群减轻了意外伤害治疗费用负担。
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家庭养老为依托的模式下,街道积极建立健全机构养老的综合补充保障方式,为更多有需求的老人提供24小时的专业护理服务。街道现有2家养老院,总床位300余张且全部为护理型床位。针对辖区“一床难求”、收费贵的现状,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把养老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灵活运用现有资源,积极将位于天润城十二街区社区服务用房用于新建一所养老院,设计床位高达100余张,并给予街道户籍居民20%的价格优惠政策。
“目前,街道除了已拆迁社区,还有三个社区尚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一个社区配备一个养老中心。”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养老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下一步,街道将在家庭养老床位改造方面持续优化,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更多的社区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同时还将继续整合周边资源,加强专业养老机构融入,根据辖区老人需求和数量,灵活运用社区服务用房,推进医养融合,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和智能化,让为老服务工作不仅有“量”,更要有“质”,为提高全街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