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结艺术可追溯至远古结绳记事的历史,数千年来由实用演变成装饰手艺。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编绳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绳结艺术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福、禄、寿、喜、财、安、康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属于吉的范畴。可以说“吉”是人类千古永恒追求的主题,所以“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为了让街道居民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朝天宫社教办携手秦淮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了居民手工艺体验课,以互动体验的形式拉近了非遗与居民的距离,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本次体验课,我们有幸邀请到绳结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蒋妍侠亲临现场,带领居民们感受绳结这项充满美感的技艺。首先蒋妍侠老师为大家教授非遗课程《绳结》,接下里开始正式进入编制绳结环节!蒋老师先给居民们介绍了绳结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了解绳结的艺术特色,并现场展示绳结手环的过程,轻绾、慢结、穿复绕,初为红绳后千结......在绳结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蒋妍侠指衔红绳,流畅地绾、结、穿、绕,倏忽间一根红绳便成了一个造型典雅的中国结。蒋老师一步一步进行细致地讲授,社区居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种神奇的变幻瞬间提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都跃跃欲试,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认真地绾、结、穿、绕,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向老师们请教,蒋老师和图书馆的崔老师、韩老师便耐心地手把手地讲解,直到大家会编为止。居民们边编边讨论着,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
活动结束后,居民们拿着自己完成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满足和喜悦。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举办得很有意义,一位绒庄社区的老年朋友特地来到社教老师地面前,兴奋地说:“这次活动办得太好了,让我们这些老人既学到了绳结的相关内容,又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一定积极参加。”
通过此次绳结活动,不仅使居民朋友充分感受到绳结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体验了艺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