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既是国家、省、市各级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大厂街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推进”的原则,围绕“三清一改”及四个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各项清理整治行动。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努力下,街道涉农居组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重大转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回顾近百天的攻坚作战,街道形成了以下经验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今年来,街道通过河道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等契机,在全街范围内开展了多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街道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与农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街道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坚持由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具体工作落实,街道城市管理办抓各项任务推进。坚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浙江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坚持全员重视、全域发动、全体出征,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深入走访调研,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
浙江经验对我们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但想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七个坚持”经验,并以此为突破口和新动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更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易到难、由点及面高位推进此项工作。对此,街道主要领导对全街有整治任务的八个社区分别进行了走访调研,根据各社区具体情况及任务量分别制定了整治方案,坚持在整治内容和整治标准上不搞“一刀切”,在整治进度和整治节奏上不搞“齐步走”。各社区也按照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要求,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小组,全面摸排各涉农居组基本情况及基础数据,系统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开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处置措施,为后续清理行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聚焦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行动力、战斗力、凝聚力
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街道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并多次在全街范围内召开推进会议加速推进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涉及面广、重点任务多、整治难度大,既需要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更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此,街道以村庄清洁、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三项责任制度。一是落实领导包干责任制度,街道10位处级领导分片包干和平社区10个涉农居组,负责跟进、督促挂钩居组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二是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信息共享、问题互通、工作互助,以全街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各项重点任务;三是落实现场办公制度,由城市管理办主任带队,每周实地督查一个社区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题。
清理工作以来,街道共出动人员7532人次、机械2748车次、清理乱堆放290处、清理陈年垃圾47400立方米、清理菜地、杂草120000平方米、清理河塘沟渠6484立方米、清理生猪149头、拆除旱厕522座、改造旱厕72座、新建公厕21座、清理废品收购站52家、规范经营38家。其中作为重点的和平社区清理陈年垃圾47000立方米、清理菜地、杂草50000平方米、清理河塘沟渠3984立方米、清理生猪96头、拆除旱厕443座、改造旱厕3座、新建公厕11座、清理废品收购站21家、规范经营12家、新增污水处理点源设备9处、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点1处、新增入户垃圾分类桶880个、密闭转运车3辆、配套分类收集容器12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整治成效显著。
四.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三分靠人管,七分靠自律。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承担起管理、保持、维护环境的责任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一环。对此,街道不断增强广大农民主人翁意识,通过社区点对点上门宣传沟通,认真听取农村居民对具体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获得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理解和认可;持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通过向居民发放一封信、媒体报刊宣传、制作横幅、宣传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进一步提升居民共治共建共享参与度,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强富美高大厂”的浓厚氛围;始终坚守示范带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活动,以先进典型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
目前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的认识到这场战役还在进行中。下一步,街道还将在“常”字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农村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涉农村居常态化保洁,进一步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在“新”字上下功夫,创新管理机制,赋予农村居民更多自治权,引导其自发保护身边的环境,真正实现改变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不良生活习惯;在“特”字上下功夫,深挖农村文化资源,打造属于大厂的农村特色品牌,让农村环境愈发靓丽、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