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026
post:475026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社教办攥写《朝天宫小巷故事》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城有着数不清的小巷,每条巷子就像一座城市的缩影,几十户人家相邻而居,大人们柴米油盐,孩童们嬉耍玩闹,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就有一条百米长的小巷子,因明代出了一位连中三元的武状元,而得名三元巷。

如今的三元巷,只是中山南路与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百余米长的小路,还有路口一个古牌坊能看出点岁月的味道。明嘉靖间抗倭名将尹凤当年便住在这个巷子里,幼年丧父,家境并不怎么好,从小就由母亲独自带大,尽管日子过得拮据,但深明大义的母亲依然坚持送尹凤去读书习武。好在尹凤也很争气,特别是在骑马射箭、战略战术上表现出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他夺得武举乡试第一名,成为解元,又于二十六年夺得武举会试第一名成为会元,并最终在殿试中成为状元,号称“连中三元”。这种事极为罕见,整个明代连中“三元”的仅有4人。高中之后,被任命为中都留事,镇守福建。后随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区抗倭,屡建大功,万历年间官至都督佥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曾居住的巷子命名为三元巷。听住在这里的老人说,很多年前,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人头地。

如今的三元巷已换新颜,一边是开了十多年的要德火锅、桔子水晶酒店和书香世家,另一边则湮没在一群紧密相连的美食店铺中。

20多年前,赫舍里氏带着家乡哈尔滨的面食手艺来到南京,凭着一手正宗不花俏的手艺立稳了脚跟,有了这间“赫记哈尔滨水饺”;闷头窄小的协记用他的皮肚面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客户;作为新人代表怒烤烤串,凭借小清晰的装修风格,为三元巷带了无数年轻的面孔,成为这条老街上最青春的色彩……

岁月静静流淌,小巷见证时代变迁。如今,这里的历史古迹、名人轶事、美食佳肴已然将三元巷变成了“用故事下饭”的寻味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