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445
post:468445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沈淑静老人去世,享年94岁


10月11日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微发布消息,“就在几分钟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沈淑静老人去世,享年94岁。送别老人。”

惊闻此消息,“美丽朝天宫”万分难过,老人的音容笑貌久久挥之不去。沈淑静老人家生前住在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安品街,街道和社区的同志经常去老人家那里,与其聊天拉家常。她的儿孙也十分的孝顺,每次去都能见到陪伴她的家人。

现将去年617日,朝天宫街道工委书记张振荣走访沈淑静老人时写的一篇随笔“奇遇安品街元老级人物”,借“美丽朝天宫”一角发出,以示哀悼。

就在上个月,小编独自去探望过她老人家,只是那次太匆忙,没有与她好好聊聊,真是遗憾。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您是郑自海的老母亲”。617日临近中午,甫一见面,小编就与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家,以这种方式攀谈上了。我与郑和后裔郑自海先生相识于2003年,到朝天宫街道工作后也听其说过,他曾在安品街生活过,老母亲如今还居住在安品街。

   至所以能一眼认出,是我观看七家湾社区制作的一部专题片《石榴籽》,在这部片子最后,有一张老人家的近期生活照,上面标有老人家的的名字和简要说明,老人家那张见证百年历史的脸常会浮现在我的思绪中。

   我曾多次独自到安品街片区寻访心中这位“慈祥的老妈妈”,可能是时间太仓促,无缘见上一面。这个周六,我又走进安品街,从14号后门一人巷进入,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刚见老人的时候,她老人家正就着清真盐水鸭和菊花脑汤,独自开始了午餐。盐水鸭和菊花脑的份量很足,这说明老人胃口特别好。

  老人年近百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体健善言。小编与其聊天过程中,发现她就是一部朝天宫街道地域历史活字典,如她所居住的14号,小编一直想过去肯定是大户人家的院子,可一直不得其究,她终于为我解开了谜,是杨家大院。说起这里,还特意领我看院子里的一口古井,并告诉我古井上有字。小编以前留意过此井,可井壁上有字,要不是这位老人,我很有可能今后也不得而知。这位老人儿女,都极其孝顺她,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她的大儿子和一位女儿来陪她聊天,小儿子几乎每天都来陪她。

          这位老人神奇,不仅她是地域历史信息活字典,更重要的是,她是南京大屠杀已经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临离开其家,她非要送我出巷口,我坚决不同意。她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值得你、我、他尊敬尊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