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起航 点亮未来——来自浦口中专校的报道(一)
技能大赛为突破口 立足改革发展前沿 坚实走向国家示范
技能大赛,一路飘红。继2014年张琢同学荣膺全国技能大赛钳工金牌,实现国赛金牌零的突破后,浦口中专校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金雪峰同学和马芬、雍雨婷同学分别喜摘客房服务 、职业英语技能金牌,续写了新的辉煌篇章。至此,浦口中专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中共获得3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
梦想起航,点亮未来。浦口中专校一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生成长特点,以技能大赛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有效带动了专业建设,有效提升了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将技能大赛活动一项常态性工作融入到正常的教学过程和情境中,将技能大赛赛场作为师生展示一技之长的重要平台,在校内每一年度都要有声有色开展“希望杯”技能节师生大比武活动,师生同台竞技,“希望杯”孕育希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六年来,浦口中专校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一共夺得了43金、37银、28铜,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位居南京市中职校前列,有近30名获得省级金牌的学生被直接保送到省内重点大学就读本科专业,学校荣获了“首届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坚实走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征途中的浦口中专校,经过多年的凝练和打造,业已形成了“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技能大赛精神”,这种精神日益渗透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规范管理中,不断被师生们发扬光大。彰显团队精神、勇争一流和办学内涵、教学质量的“金牌意识”也已深入广大师生心中,通过技能训练、参赛、展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各教学部、职能处室之间加强了合作与融通,团队力量日益凸显,金牌意识逐步渗透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践中,营造了浓浓的传帮带学习技能、赶超拼严训技能、精益求精创新技能的氛围。“学校在省市和国家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技能大赛的征途上,我们将一如既往走下去。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关键点,学校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它改变了学校形象,提升了教学的品质,弘扬了正能量。”当年发誓“拿不到金牌,绕操场跑20圈”的浦口中专校张圣琪校长如是道出技能大赛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浦口中专校/胡圣勇)
有老师厚望,同学祝福,真好,一直陪伴我慢慢成长
全国技能大赛职业英语技能冠军获得者——雍雨婷获奖感言
在同样成功的路上,有伤心,有沮丧,有泪水,与此同时,有欢乐,有努力,有收获。
没有人可以一次走的很远,这需要时间、毅力和坚持,我们也一样。两年来,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校园里总有我们的身影,或笑,或在沉思。在这一过程中,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记得在省赛前几个星期,我的脚被烫伤了,但当时的我什么也没有多想,依旧每天正常参加训练,因为我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后,我拿到了省赛的金牌,但同时,我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但我不后悔,因为我为梦想拼搏过,奋斗过。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训练,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极度不适应,甚至开始产生放弃的念头。幸好,搭档和老师一直陪在我身边,她们安慰我,开导我,等着我。谢谢!谢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难忘当我们告诉班主任和同学们我们进入国赛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老师给予的厚望,班主任的一句"在在好好照顾自己"让我潸然泪下,谢谢你们的默默支持!
在开始比赛时,忘不了同学的深深祝福,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声声嘱咐,搭档的默契配合!真好,你们一直都在我身边,一直陪着我慢慢成长!(浦口中专文字编辑:学生处)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成功就是坚持、坚强、坚信
全国技能大赛职业英语技能冠军获得者——马芬同学获奖感言
2015年6月19日,重庆。“获得金牌的队伍,江苏队。”舞台之下,仿佛一切都静止了,随后掌声如潮。那一刻,喜极而泣,因为只有自己才能了解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
回想起两年以来所经历的种种。刚参加比赛时的我们懵懂幼稚,不知如何用英语开口,语音语调也是一团糟,每每上台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市赛过关后进入了二轮选拔。为了能够打败对手,老师带领我和搭档加紧练习,每天朗读英语,做笔试,做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进入了省赛。即使不断的练习让我们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大的压力也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自我调整,互相鼓励,我们离省赛越来越近……可终究是我们太稚嫩,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最后还是输给了别的队伍。那天下着小雨,既伤心又失望,觉得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觉得对不起支持我们的人,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吗?不。从哪跌倒就要从哪爬起来!
我们重振旗鼓。放弃寒暑假休息,搭档腿受伤了也忍痛坚持到学校训练,即使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可我们累并快乐着,因为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相同的任务做了一遍又一遍不断完善,进班拉练一次次提升胆量,时间一天天过去,第二年的我们更加自信!市赛,省赛一等奖顺利通过,我们进入了国赛选拔,离开家,离开学校,住在宾馆里过着两点一线枯燥烦闷的生活。两个月的日子很长,每天都会想念家人和同学,面对着数不过来的任务,我们好几次就要放弃。老师说:“不能让所有的辛苦都付之东流。”妈妈说:“最后坚持一下你们就赢了。”我和搭档渐渐调整好了心态,积极对待训练,学习上互相鼓励,生活中互相帮助,我们不仅是搭档,更是家人。
幸运的脱颖而出进入国赛后我们的压力更大了,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学校,南京,更代表着整个江苏省,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临近比赛的两个星期,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扁桃体发炎的我因为要说英语做任务,一直拖着病不见好转,搭档肠胃炎肚子也不舒服,可不管多么艰难,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6月15日飞往重庆参加国赛,水土不服的我们一直都昏昏沉沉的,吃饭睡觉都不习惯,于是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第一天的笔试不理想,心里非常难过,以为要和金牌失之交臂了,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老师却笑着对我们说:“没关系,大家都一样难,明天好好发挥!”
第二天口语我和搭档重新调整好,比赛时超常发挥,分数直线上升。似乎看见了成功的曙光,我们不骄不躁的准备最后一天的表演环节。平日的练习让我们胸有成竹,舞台上和搭档默契配合,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公布成绩的那一刻,我看到向往已久的大门缓缓开启,曙光照耀着我们,神圣而又庄重。
你问我怎样能成功,成功就是坚持,坚强,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浦口中专文字编辑:学生处)
“金牌是献给老父亲最好的礼物!”
——浦口中专校全国职业英语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张霞侧记
一路走来,花香满径。2014年11月份指导学生参加南京市职业英语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3月份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英语技能大赛荣获金牌,2015年6月份指导的学生在重庆市登上了全国职业英语技能大赛金牌领奖台。这一份份荣誉的获得,既有马芬、雍雨婷两位同学的刻苦拼搏,更多地凝聚着浦口中专校张霞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张霞老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教12年来,不断钻研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共青团工作,迸发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业余,张霞老师积极撰写新闻报道稿,与年轻学子交流沟通思想情感,被学生誉为“知心大姐姐”,课堂上学生爱听她的英语课,因为学生很喜欢由她指导的英语演讲、英语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课后,学生有困难和困惑时,总爱向她倾诉,听张老师的话,就像听妈妈的话一样,亲切、温柔的话语,润物细无声。
与青奥同行,与青春作伴
“为了参加南京市的技能选拔赛,指导学生训练从2014年7、8月份放暑假时就开始了。当时,我们一边参加青奥会同心结活动,一边抓紧时间训练,因为南京市比赛在11月份。”访问中,张霞老师告诉说。2014年巧遇南京青奥盛会召开,作为南京青奥示范学校,浦口中专校精心打造青奥文化小屋,积极开展青奥同心结文化交流活动。张霞老师和马芬、雍雨婷两位同学成功入选青奥文化教育代表行列,她们放弃大量暑假休息时间,投入到伊朗、荷兰、几内亚比绍文化小屋对外开放,与外国友人精彩互动、文化交流中,以最美的笑容、最温馨的服务,赢得了外国宾客高度赞赏。“青奥会上,张霞老师和马芬、雍雨婷同学为中国、为南京、为浦口中专校展示了良好的形象,被授予为南京青奥个人参与贡献奖,赢得了一块看不见的‘金牌’。”分管技能大赛的尤根地副校长如是夸奖说。
在参加青奥工作之余,家住浦口桥北的张霞老师早出晚归,来回奔波,带领学生在学校里刻苦训练,努力备赛。在青奥精神的激励下,她们冒着高温天,忘却疲劳,废寝忘食,一遍一遍在训练着,为市赛的成功在努力拼搏着,朝着青奥赛场外的金牌冲刺。
“妈妈,我也要回去,带我一起走!”
为了安心于国赛集训及比赛,张霞老师把年仅3周岁的孩子送回镇江老家,让体弱年迈的父母帮忙带着,在两个月的南京封闭集训里,张霞老师就一次连夜回家看过孩子,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回集训地,走的时候孩子抱着张老师哭喊着:“妈妈,我也要回去,带我一起走!”,听着孩子的哭喊声,张老师泪流满面,心里特别难过。“但一想到参加比赛的学生还在等着我来帮助,我还是狠狠心把孩子丢给父母,自己开着车子回到南京。后来,有的时候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已经不愿意接我的电话了。”太多的伤心和无奈盈溢张霞老师心头。但一想到付出没有白费,两位参赛同学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张老师心头充满了幸福和成就感。
互换角色,相互扶持,坚持到底
在集训期间,张霞老师身体严重不适,很多次已经不适宜继续下去,跟领导汇报后得知学校师资力量紧缺、调不开人手来协助,于是咬咬牙,也为了避免换老师让学生不适应,克服自身身体状况,一直坚持辅导两名选手从集训到最后比赛结束。
考虑到学校两名参赛选手基础比较薄弱,在集训期间她们上完专家的课之余,张霞老师坚持每天晚上回到宾馆后继续做一套笔试加一幅图或一个任务,做完之后再给予点评并改进从而内化吸收。中途接到消息两个人角色在做图和任务时要保持一致,于是临时互换做图的角色,可在此之后选手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而这时距离比赛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张霞老师心急如焚。一方面加大训练量。往往一个半天至少要练讲三幅图,晚上也从一套笔试增加到两套,有的时候训练完已是深更半夜了;另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选手走路、吃饭的时候都带着耳机听一些名人的英语演讲来提高听力和对本土英语的模仿力。因为张老师身体本来不适,再加上超负荷的运转,一天下来常常累得不能动,如此大的压力也让两个选手觉得身心疲惫。于是张老师跟她们谈心,细数着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最终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因为在我们心里都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正在向心中的梦想展翅高飞,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只有付出比别人多才能走得比别人远!很幸运,在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下,我们终于如愿所偿,拿到了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张老师动情说道。
“金牌是献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全国职业英语技能比赛的最后一天刚好是张霞老师父亲70岁生日,因为带领学生比赛,张霞老师没法回娘家祝贺父亲生日。“虽然我因比赛在外地没法赶回来跟父亲说一声:生日快乐!对父亲我感到深深的歉疚,于是只能在电话中遥祝老人,幸好父亲比较开明,比较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刚好那天拿到了金牌,我相信这应该是献给他最好的生日礼物!”言语中,张霞老师充满着对老父亲的愧疚之情,同时又表达了对老父亲的感恩之心。